原住民區
原住民是台灣最早的居民,目前認定的有泰雅族、賽德克族、太魯閣族、邵族、布農族、賽夏族、鄒族、魯凱族、排灣族、阿美族、卑南族、達悟族、撒奇萊雅族、噶瑪蘭族、拉阿魯哇、卡那卡那富等16族。原住民族極為重視祖靈信仰,各自擁有獨特的祭典,如賽夏族「矮靈祭」、達悟族「飛魚祭」、阿美族「豐年祭」等。除此此外,原住民天生的韻律感、藝術性、運動性,使他們在音樂、工藝、運動方面具有很獨特的天賦和優異的表現。 原住民傳統建築大量使用聚落周圍的自然素材,因此在不同的地方便會有不同的建築特色。寶島時代村的原民區建築是融合較多數族的共同特色:茅草屋頂、木頭支柱、竹片牆、岩片地基……等等,與自然環境結合,結構簡單實用。 在原住民部落裡,展出許多阿美族雕刻家e-dai(王信一)老師的作品,還有兩百年以上歷史、原住民族一度失傳的樹皮衣,十分珍貴,注意不要觸摸喔!屋子前面有竹鼓、木鼓這些傳統樂器,搭配歌舞,展現原住民文化風采。原住民是台灣最早的居民,目前認定的有泰雅族、賽德克族、太魯閣族、邵族、布農族、賽夏族、鄒族、魯凱族、排灣族、阿美族、卑南族、達悟族、撒奇萊雅族、噶瑪蘭族、拉阿魯哇、卡那卡那富等16族。原住民族極為重視祖靈信仰,各自擁有獨特的祭典,如賽夏族「矮靈祭」、達悟族「飛魚祭」、阿美族「豐年祭」等。除此此外,原住民天生的韻律感、藝術性、運動性,使他們在音樂、工藝、運動方面具有很獨特的天賦和優異的表現。
原住民傳統建築大量使用聚落周圍的自然素材,因此在不同的地方便會有不同的建築特色。寶島時代村的原民區建築是融合較多數族的共同特色:茅草屋頂、木頭支柱、竹片牆、岩片地基……等等,與自然環境結合,結構簡單實用。
在原住民部落裡,展出許多阿美族雕刻家e-dai(王信一)老師的作品,還有兩百年以上歷史、原住民族一度失傳的樹皮衣,十分珍貴,注意不要觸摸喔!屋子前面有竹鼓、木鼓這些傳統樂器,搭配歌舞,展現原住民文化風采。